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现代语言想像(8)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代想像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都广泛应用的概念,在今天这个被物质极度异化的时代,经验普遍被类同化,心灵已经被现代性问题而致荒漠化了,我们极需

现代想像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都广泛应用的概念,在今天这个被物质极度异化的时代,经验普遍被类同化,心灵已经被现代性问题而致荒漠化了,我们极需重振想像范畴。现代想像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讨论和解决,特别是关于它的负面分析,这将有利于建构真正的现代想像。我们处在这个实际而功利的时代,应全力建构一个真正的现代想像的世界。

语言想像有古典和现代之分吗?当然有,因为任何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区分古典和现代,小到字词的变化,大到语法结构与形态的变化。这表明任何语言都会随着历史及社会语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语言的现代性是比较明显的,如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中增加了无数的新词,与此同时,有许多旧词都不再使用了。当然,历史的语言学依然存在,而且是极缓慢地变化与发展。语言中仍存在历史想像,如极为重要的语言原型想像,传统象征语言的使用依然是语言想像的研究重点。只不过是今天把讨论的重点放在现代语言想像上了。一、现代语言想像的含义想像是一个心理学范畴,专门指向思维研究,似乎谁都知道想像是干什么的,可是仔细考究起来,想像令想像者仍是一片茫然,难以描述。另外,想像的能力有多大?它指涉哪些范围?如何准确地确定这是想像,那是记忆?如何区别这是物的想像,那是精神想像?什么是主观想像?什么是客观想像?恐怕专家也无法做到条分缕析。不能准确地认识想像,便很容易造成想像的滥用。而正确地使用想像,便会产生巨大的内驱性创造力。想像可以分类吗?分类的是想像还是事物的类型化处理?想像是如何处理问题的?想像这个词本身是复杂的。想像作为名词,指的是想像的结果,确指一种现状,一种情态——是由它们构成想像的。想像作为名词是固定的、静态的,它指向一种实体与状态,很容易被我们所理解和接受。但是多数情况下想像指向一种虚拟,实际事物并没有出现。“我想家里有架个人飞行器”,你马上会说,这是想像吧。科学和文学艺术中是以这种想像作主导的。在文学艺术中,虚构是想像的替代符号,这时候的想像是一种思维的运动状态。从广泛的有效性看,想像有着动词的功能。想像的含义是什么,有多少功能,需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一)试拟几种想像的含义1.想像产生一种视觉形象从语言的角度很好理解,汉语中的象形文字都是想像的结果,这时的想像是摹仿性的,如山、石、田、土、日、月、水、火,语言符号是事物形象性的替代。另一种是采用形象性的描写与形容手法,如:他看看四边,觉得周围的草木,都在那里对他微笑……微微的在那里点头。——郁达夫《沉沦》草木微笑,苍空点头,是一种移情式想像。语言赋予了它一种常理所不具有的功能,这便是想像化的结果。即便有时是写实性的描写,如:天,蓝汪汪的;火砰地窜了几尺高,一下旺盛了。我们也可视之为想像的语言,因为火旺了几尺不是丈量的结果,蓝汪汪的状态几乎又是无法举证的,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一种想像性表达。2.给事物一种隐喻性的命名,或者起一个绰号如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孔乙已。还可以采用比喻形容人物,那个杀人现场大家看刽子手砍头,把头伸上去,像长长的鸭脖子,无形中被人的手捏着,往上提起来。乡下女人的腿像圆规似地叉在那儿。这些都建立在事物形象与其性质相似性的联系上。人们伸着头可以同鸭伸着脖子来进行类比,但实际上两个分指的是不一样的事物。可比喻很巧妙,这是一种形象性想像。比喻性的想像可以从好坏两个不同的事物间分别建立一种想像性的联系。我们暂且称之为类比,这种类比从审美价值上来看可以是正负两个方向的,好与坏,或者美与丑,总之显出差异性。“通过它,彼此相异而以前毫无关联的东西在诗歌中得以贯穿起来,又使它们对态度和冲动产生影响,因为影响产生于这些东西的搭配以及心灵此时在它们中间确定的组合关系。”[1]219这种结合关系表面看是比喻,而在思维类比中却是想像性的。两物之间类比常常是没什么道理的,也不包含逻辑联系,完全是一种半明半暗的租借方法,把更多更广泛的成份组织到语境的经验结构中去。这里所讨论的是比喻所建构的完整经验结构,因为这个经验结构总不能完整地如意表达,所以才采用比喻的方式偷一个相似的东西进行类比,从而唤起理解。比喻是一种偶然租借,它产生的好坏效果总具有两面性,有时取得了偶然伴生的最佳效果,有时则差强人意反而破坏了某种解释效果,所以比喻要尊重人性的直觉,而不要强行拼贴。3.再现性想像指通过语言对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状态给予重现。这种再现需要想像力丰沛,是想像中他者的精神与情感逼真的再现。这种人物是通过语言塑造的,语言要高度地贴近人物状态,准确地体现其思想,生动地表达其感情,历史上塑造的成功典型均有这些特征。如项羽、诸葛亮、张飞、宋江、鲁智深、武松等,这些人物无疑都是典型的想像性再现,而真正的历史人物的原貌则是模糊不清了。这种形象的创造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如上述人物。另一类则是完全虚构的,是出于思想与情感的冲动创造的,如林黛玉、阿Q、孔乙已等。无论是哪一类形象的创造,都是想像力超越原型。再现的人物形象是否成功,取决于想像能力的强弱。4.想像是指具有创造性的科学事件科学的创新发明,几乎是无中生有,科学家以最大胆的想像力建立一个科学猜想,然后通过无数次试验来证明它。这时科学家使用的是数学语言或物理语言,使用的是符号与定律,同文学艺术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科学的想像力也可借鉴用于文学艺术,如科幻文学,《黑暗的左手》便是范例;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想像运用于历史人物事件,《三国演义》《水浒传》,就属此例;还可用于特殊的一类——神话,神话自身便是一种丰富的想像,如《荷马史诗》《西游记》,便是范例。上述虽然不是纯语言的想像,可在文本中再现时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语言的想像。科学的想像有异乎寻常的力量,它可以改变现实世界。这种想像深究起来有如下特征:其一,是一种价值想像,追求明确的目的,但想像的启动是不合常理的。这类想像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二,是大胆得足以把毫不相关的彼此相异的事物按意图组合起来。但其想像的成功需要神启、天才、偶然,是试验加领悟相结合的方法,如同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那样,把神奇的想像和世俗经验结合起来。其三,是一种方法,它要确定意图,它是按意图去组织历史和日常经验,这种经验的丰富性来自历史与现实中人们的日常理解,通过想像这种经验开始神奇起来,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我们可以把想像看成一个由此到彼的过程。想像便成为处理经验的一种能力,组织各种相同、相异的经验,并把纷乱的经验条理化。虽然我们把它称为科学的想像,但它的想像机制与能力天然地适合于异端语言的想像。足见语言想像也是一种发明。其四,具有发明能力。洪堡特在论语言的内在形式时提出,语言“总要表达出独特的精神物质,即思想和领悟的特别方式”。“语言间的差异不单单是声音和标记有所不同的问题,而是关于世界的概念各不相同的问题”。赫尔德更是表达出了语言是被发明的观点,启蒙运动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起源于意识着的反思,是某种发明出来的东西。”[2]57以上四点均是关于语言想像的一般性意见,是很表层的说法,且很容易被理解。(二)深层探讨语言想像的问题1.想像与幻想的区别文艺复兴以前,想像与幻想这两个词并无区别,它们的区别起始于柯尔律治同华兹华斯的论争。他们俩都极重视想像力,专门讨论过想像与幻想的区别。传统理论认为,幻想是高级的,富有创造力的,想像是低级的,仅指梦想而已。柯尔律治的看法却相反,他认为,想像是高级的,而幻想是低级的。他这样定义想像:想像是人类的一切知觉活动与原动力,是无限的我,是永恒的创造活动在有限的心灵的重演……诗人将人的全部灵魂带动起来,使它的各种能力按照相对的价值和地位彼此从属。他散发一种一致的情调与精神,藉赖那种善于综合的神奇的力量,使它们彼此混合或溶化为一体,这种力量我专门用了想像这个名称。——柯尔律治《文学生涯》第十三、十四章首先,想像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魔力般的工作能力,组织和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例如对立与不协调的:相似与差异、具体与抽象、概念与形象、个别与公共、新奇与陈旧、寻常与非常、热烈与冷静、强力与怯弱等。这表明想像在矛盾中工作,使一切达到艺术的自然。其次,我们很难把想像和想像力区别开。因此,把想像作为动词来理解是不会错的。想像具有化繁为简的统一力量,具有将某种主导思想和情感来修正一连串的思想的力量;想像能观察和修改事物,使之成为形象的东西;想像永远处在改变事物与精神,或情感的状态之中,我们可以称这种力量为想像力。瑞恰兹把想像力解释为,在一切艺术中最突出的显示是把一团纷乱的互不连贯的冲动变为一种有条理的整合能力。因此,他认为柯尔律治卓越的功绩是发现了想像力赐予音乐的快感意识。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音乐创作需要充分的想像;另一方面,音乐带给我们的快感意识。最后想像在对立冲突中显示的是一种平衡稳定的能力,是一种调节关系的能力。如悲剧的功能,借观众对剧中人物引起的怜悯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陶冶、转换与平衡。在价值经验中,我们并置一切色彩、情绪、观念、运动姿态、力量悬殊、程度大小,使之调和,以期达到某种完美的组合。在语言艺术中,想像力的作用便是达到这样一种艺术辩证的组合。2.想像作为哲学的认识论问题这种看法,便复杂得多。它讨论的是想像活动中有无影像的问题,如果有,它和思维、感觉、意识的区别是什么?彼此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中?为此,萨特专门写了一本书叫《想像》。这个讨论始于笛卡尔,他认为想像是心灵的一种思维方式。影像和思维一同存在,但是各不相同,是不可还原的两种存在类型。休谟认为,影像和知觉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在强度上不同,知觉是强印象,影像则是弱印象。他提出了影像不是单一的映照,而是一系列连续运动作为联想的事实。这是一种机械论观点。斯宾诺莎认为,真正的影像问题不能由影像层次解决,而是由知性解决。偶因、毗连、习惯都是影像和回忆相互关联的根源,是机械原因引发了身体的感应。影像与观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影像是作为有限样式的人的思维,然而它又是作为观念总体的无限世界的片断。想像凭借影像的认识,是可以和知性互通的,但与知性之间是有深刻差异的。莱布尼兹的观点正好和休谟相反。他把影像还原为思维,在影像和思维两种认识模式之间建立起连续性,影像可以被知性渗透。他认为,想像世界是纯粹机械的,无法区别其中的影像与知觉,唯有理性分析才能看清楚,所以他倡导把影像还原为思维。这样,关于影像就有了三种倾向:笛卡尔的纯粹思维的影像世界,休谟的纯粹影像世界,莱布尼兹的事实—影像世界。这表明传统理论都承认影像的存在,分歧仅在于影像处于什么样的联络关系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这种影像与感觉的本质同一论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怀疑。泰纳从实证的方式解释影像,认为精神生活可以还原为影像,影像又可重新获得新生。柏格森把知觉设想为影像,认为知觉来自外部,而作为与思维有关的影像则蜗居在意识之中。这就出现了综合心理主义和联想主义的影像论,其核心仍把影像作为“物”——想像中物的活动。萨特的看法是,影像是一种确定的心理实在。影像不能以任何方式回到感觉的内容中,也不能在感觉内容的基础上被确定。我们必须回到经验,并且在完全具体的情况下描述影像,就像它向反思显现的那样。这里对影像的介绍已经够多了,但都是必要的。想像,顾名思义必须要解决“像”的问题,揭示影像活动的奥秘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想像。表面看来这是哲学问题,实质上也是文学艺术形象的转换问题。想像的起源、过程、结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联?这和语言想像有什么关系呢?①语言想像之中依然有影像的活动。②语言作为思维符号首先是声音影像,然后是视觉的影像。声音、图像、符号均朝向想像的结果运动着。③词语代表事物出场,而且是隐喻性的。词语的想像活动是复杂的:一方面,词语是一种在场,在词语下面隐藏着现实。另一方面,又是非词语的,是一种意识的活动。意识是内容的,所以意识一定是关于某人某事某物的意识。因此“词语下面什么都没有……词语下面不可能有什么”[3]93。这说明词语的想像活动具有悖论性。④在思维活动中,语言想像是音、形、义立体的,但相互又是联系的,音、形、义都有联想作用,激发起相关的语言到位。这时想像的语言或者遵守相邻原则(换喻),或者是差异原则(拼贴),这里语言的比喻性很重要。从古今中外诗文例证来看,这种比喻,事物的差别越大越有力量,是所谓的远取近喻。因而,比喻的奇特是由想像的奇特决定的。3.想像是一种思维的潜能结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想像不可能是单一的静态的,因为某物是某物仅是一个判断,其间没有想像。A是A,从表征到内涵都没发生变化。而真正的想像指A是非A,意指A经过想像之后变成了一个新的东西。我在《词语诗学》中讲过:“想像是非原物的,它是增殖的,改装的,略缩的,变形的。”想像一棵树,“树变成非树”,“一个物质能产生非物质的东西”,“在原发性想像之上可以生发二级想像”。事物派生出幻觉、联想,将思维带入二级想像之中,然后再想像。想像是不断发生、不断绵延而产生的新的影像,因而,想像永远是重叠影像的不断变化,而起关键作用的原象,仅是一个动力核心,释放着无限潜能。从A到非A的过程中充满了动态,其间是想像力在发挥作用;从非A到新A的结果可以被视为想像的最大价值化效果。因此,这里提出想像是一种结构,而想像性结构又是一种创造性的生产系统。想像有两个法则:一是无中生有,二是有中生有。柏拉图告诉我们,对物自体的认识便是一个想像过程,第一是名称,第二是定义,第三是影像,第四是知识,第五是物自体。这里的“物自体”是领悟和智力理解状态下的关于本质的完美表达,这是一个形而上的思维运动,没说到语言想像。但是我们知道,一种知识的构成,在创造性的想像(以下简称“造像”)过程完成后,必须是可以说的知识,由此可见想像必须充满语言运动,这保证了存在是可以说出来的,否则我们只能打哑迷。正如阿甘本对物自体的研究时讲:“物自体,尽管以某种方式超越语言,却只有在语言中并借助语言,才是可能的;确切来说它是语言的产物。”[4]9想像是一种结构,我们必须把想像与想像力的概念分开,同时又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它的层次包括:原像,造像过程,影像结果,新像效果,及其想像与感觉、思维、知觉的各种复杂关系联结。想像的潜能是指那种伟大而杰出的想像,而不是平庸的想像。这里要避开前人无数伟大的想像,创造一个令人惊奇的想像。这要求原像,或者先于想像的东西具有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是想像力的核心,这样才有创造力。亚里士多德说,所有潜能就是同一物的非潜能本身,而且是相对于同一事物而言。阿甘本说,潜能就是某种丧失的能力,指潜能以某种确证现实中缺乏之物的在场形式出现。某种潜能就意味着某种能力和某种丧失。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他具有音乐的潜能,但他没有从事音乐工作。人类的潜能有特别的双重性:一方面指向完成的能力,另一方面指在丧失的关系中维持自己的能力。前者指的是做与不做,存在与非存在的潜能;后者是潜能的结构性力量,潜能提供了产生新事物的能力。如果潜能巨大,在这个结构链中出现的新事物又产生了更新的事物。在二级结构链中,最原初的那个潜能已经丧失了,但它依然作为能力存在。一个有潜能的文本,是可以不断被阐释的,但它又在不断丧失之中。这里讨论潜能的目的,是指杰出的语言想像必须具有特别潜能的结构,否则语言想像只能满足一时的语言新奇,而不能成为经典流传的语言想像。语言想像的意指多项多元,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二、语言想像的形式与结构语言本身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有其直观性。但是,想像过程中因其对象不同,想像能力的高低强弱不同,想像中的语言运动,有时也没有语言运动,或者即便是纯语言的想像运动,语言的形式在想像中也处于悖论状态。(一)现代语言想像为什么叫现代语言想像?难道还有古代语言想像?没错,主要原因是语言均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在中国非常明白的界限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差别,显然古代用的是古典语言的想像,从读音、文字、组词、句法都显然与今天的不一样。另外,语言所针对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古代语言中的“屋”和今天的“房子”截然不同,今天的语境几乎看不见“茅屋”了,现代语言中的“茅屋”更多是一种想像。现代语言想像最主要的含义是指语言想像活动的现代性因素,最基础的表示吃穿住行和社会运动的语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与历史语言所表述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吃的精加工的大米和麦子,含有添加剂,还有化肥与农药的残留,古人是想不到的。现在我们代步的工具,基本没有马车和木船,而是飞机、火车和汽车,这给行走带来了新的感受。可以说,我们的语言想像基本建立在现代新的语境里,我们现在的语言想像很难带来古老的后果。现代语言想像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几乎难以进行价值评估。一般说来对文学艺术而言是好坏参半。人类生活总有集体无意识的传承,那些先验的、原型的都是我们语言中极其珍贵的东西。极端的现代语言是现代工业技术的产物,它的美学价值是有限的,人性对这些极端现代性的经验,既接收又排斥。我们在享受现代复制技术下的那些震撼性体验时,也感受到它们强暴地入侵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破坏了合乎人性的古典美学感受,构成了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我们享受其物质而排斥其精神,从阶段性看,现代性的巅峰时刻几乎构成了对人类毁灭性的伤害,也产生了更多的城市疾病。但现代语言想像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无论好坏我们都得接受它。(二)现代语言想像的形式语言有没有形式?如果没有,关于语言的现代想像便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有,那么语言想像就不存在问题。语言的形式是确凿无疑的,例如语言的发音形式,文字书写的形式,可以说语言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任何语言都是用符号形式表达的,也就是说语言是以符号物质形态确立形式的,它的形式特征可分为流动形态和固定形态。所有语言都是以音节形式构成复杂的关系而呈现出来,同时,所有语言都会以文字书写的符号方式作为固体保留。只要书写语言的物质形式存在,语言便得以保留。萨丕尔说:“语言结构和概念结构都显示出语言对形式的本能感觉。”[5]49语言形式的这两个特征很重要,与它唤起的想像特征相呼应。声音唤起的想像更具有身体的感受性,产生了遍布世界的韵文。文字符号唤起的想像更具有视觉感受,使语言本身也成为一种影像。这都表明了语言的想像是确证无疑的。更隐在的是我们用语言命名,无论这个命题多么抽象,它必须要表达出来,成为声音与符号。所以,无论我们讨论多么深奥的形而上学,都会跟具体的经验世界、感觉世界发生联结,这种命题至少会有两个以上的表达方式,或者放在一定的语境里进行阐释。我们之所以能表达出来,离不开语言想像能力,最后以“基本的造句关系必须毫不含糊地表达出来”,“形式比它的概念内容要活得长……形式留恋不舍的时候,精神已经跑掉了或变样了”[5]89。语言想像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形式,即语言内部形象构成的语象形式,这是一种更为细小基本的元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面对诸如诗歌和书法作品时,要品一品,反复观察一下,目的在于发掘语言想像中的形式奥秘,语言想像的神奇效果许多时候是悟出来的。(三)语象什么是语象?对于汉语而言几乎不需要解释,“六书”中有三类是形象特征极为鲜明的。在字母文字中,语象含义是这样的:“在言语之前的心里统一体叫语象。它既是思想为了语言表达所制成的表象,又是准备实现的语音可能性的总体。语象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形象,它一方面向思想深处,另一方面又反映在发音的机构里。”[6]78心理学表述得更为具体,语象是一个由口说、听觉、视觉与触觉四种形象重组而联合构成的复杂产物。四种形象可以分为两组,一组为感觉形象,另一组为动态形象(口说与书写)。语言想像在这里分两步,一步是语象的想像构成,四种形象要天然地组合;第二步是句子里的想像构成,没有句子,一切语象都是零星散乱的。这时,语言想像一方面兼顾到语言所蕴含的意义,另一方面,头脑中的想像语言必须转化为一套可以表达的事实经验,也就是说,语言想像表达出来变成可理解的语言经验。另外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语言想像,还有许多其他想像形式,但无论何种方式的想像最终都会含有部分语言的想像,除非那种想像不被表达出来,或者以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建筑、动漫、影像广告、科学的数理成果、时空形式的规约等等。严格地讲,这些形式也有自己的语言,如设计语言、建筑语言、数理语言、影像语言、舞蹈语言、音乐语言。这样一来,没有想像是没有语言的,否则就变成无法表达的意识了。(四)影像想像和抽象想像在具体的想像过程中,仍有以图像为主的影像想像,在想像结果未抵达时是没有语言的,仅是一些感觉、幻想、联想的画面与声音。大多数想像是灰色的,如同梦境一样极少是彩色的,而声音也是以无声的方式出现,仅出现声音的波纹和光的波纹。想像空间分运动空间与静态空间,而时间则是分割的拼贴的,在想像中我们看不见时间,所以想像时间一般是被推断的。所谓想像的瞬间切换,只是想像思维的运动速度,不可以理解为时间单位。在拥有计算机技术的今天,语言可以进入程序设计,精彩的说法:形式语言学的根长在语言学的土壤里,花朵开放在数学的空气中,果实却结在计算机科学的园地里,将来也许可以用计算机去想像。想像无论如何都和心理学相关联,因为感觉、知觉、思维、想像都是心理学概念。过去行为主义的心理实验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联结方式,今天的认识心理学认为主体对语言情境的领悟得以形成完形。完形格式塔意指对象本身原有的整体性,即各部分的性质与意义的整合。人对事物的认知是通过大脑意识逐渐形成整体的完形。也就是说,事物只有进入整体性方可被认知。这里也暗含了一个语言想像的过程,想像过程均是碎片式的、局部的,想像在重叠影像过程之后获得了整体认知,这时想像才可以被语言说出来。想像被说出来一定是以句子的形式,而句子便是一个表意单位。语言想像的影像层面容易理解,实际上想像有许多抽象的、形而上的语言层面,如精神、思想、观点的想像形式。当我们说社会、历史、民族、正义、平等、自由、邪恶、善良时,这是一种词语结果,每个人都有对这些词语的独特理解,也就是说,他们对这些词语的观念都有自己独特的想像。想像的形式可能是共同的,但想像的内容与方法会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我们言说和理解某个词语,说的概念是一致的,但在我们的意识内会构筑不同的想像,以致对概念的理解会有深刻与肤浅、严肃与通俗之别。对于思想的想像,也可以测定出语言想像的高低能力来,有天才与庸才之分。这里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想像能力的,二是表达技能的。例如:我们逐渐习惯性认为这些名词代表了真实的事物,我们看到作为简单事件的感官特征,我们想像形容词真的服从名词,尽管名词实际上什么也不是,而形容词是一切。——狄德罗《论聋哑人书简》这里讲的是实际的名词与想像中的名词的功能的区别,意思是名词不那么重要。狄德罗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在想像的视域中名词和动词最重要,名词是一切命题的核心,动词是一切行为的核心。想像对象以名词为对象主体,动词作为想像过程的驱动力。至少对事物、事件、人的表达中是这样,可在思想中并不如此,“在思想的流质特征与言语的固定特征之间存在一个空隙,这个空隙是两者互动所在”[7]266。意思是思维概念与思维活动是复杂的言语互动,彼此分割,重新黏合,提供新的结构,这其间充满想像联结,但总体是通过语言调节来实现的。思想影响语言,语言影响思想,这二者是互动的,“将思想从语言中完全剥离开来是不可能的,况且,语言不能完全被否定”[7]267。对思想的思考与想像,语言是它的终极形式。至于现代思想想像,就必须融合信息技术时代语境中的革新元素,最终也是被现代语言所表述。按习惯,想像有一种前进式和返回式的想像运动。历史想像,是在符合历史事实与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描述,可视为返回式想像运动。我们想像当下并拓展到未来发展的乌托邦现象,可视为前进式想像运动。这是对想像运动的一种幻觉,因为所有的想像都是从现在到未来的跨越式想像,没有一种想像是返回式。那又如何解释我们对历史事物、原型、怀古忆旧、梦境等一系列的想像现象呢?表面看来,我们的记忆与怀旧有折回去想像的可能,但那仅是形式和运动维度的折返回去,对象可能是过去发生的事物,但是想像构成的是新的内容,依然是今天的想像,依然是面对未来的想像构成。从想像的本质而言有往事,而想像本身并不是往事,任何对历史的想像都无法还原历史本身。所以,怀旧也必定是新历史主义的。我们面对过去的知识,想像活动中也有过去时的影像,但想像思维仍是我们现实的出发点,依然是从自我的深度建构历史画面。(五)现代语言想像与虚构的关系现代语言想像与虚构的关系密切,文学作品基本奉行虚构原则。我们说一个文本是虚构的,但这个文本的语言产生——字、词、句,修辞等,都不是虚构的。虚构来自想像,怎样使子虚乌有的东西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是语言的真实性将虚假的文学想像复现出来。我们是否从虚构角度来看想像的性质呢?试比较:能被思考的东西必定是虚构的。——尼采终极信仰一定是在一种虚构之中,世界本身就是这样一种虚构。——史蒂文森谁能否认将要出现的事物还并不存在?但在人们的内心里已经存在对于将要出现的事物的期待。——奥古斯丁历史以连续性的线索是传统的第一替代物;靠了它,我们大量的毫不相同的价值观,极其矛盾的思想和互相敌对的统治……被我们简化成一种直线型的、既辩证又连贯的发展。(历史是权威与传统的一种虚构的替代物。)——阿伦特这里有思想的虚构、信仰的虚构、新事物的虚构、历史的虚构等。这些虚构揭示了整个世界都是一种虚拟性存在。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存在之物,无论它是先验的精神之物还是日常的现实之物,都充满想像。想像可能是一种创造之物,“想像力是一种能赋予形式的能力,是一种能将分散的事物融成一体的能力”[8]136。这说明虚构想像的实质是在破坏中重建,意思是:①想像是对原物的改造与修正,最后通过想像的结果否定了想像的原物。②影像重叠表明想像是一个连续体,假定这个连续的否定是构筑在一个否定性的语境里,那么我们的世界就变成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我们的想像便是彻底的虚假哲学。(六)现代语言想像的形式特征通过对上述虚构想像的讨论,我们发现想像有一种更为内在的形式特征,即先确立一个想像对象,可以视之为肯定之物,然后通过想像运动扬弃、修正镜像,形成新的(变形)的想像之物,再想像,再否定,最后为想像的结果。或者为:肯定——否定——否定——肯定(含有否定)结果。这里谈的是想像的形式特征,没有提到语言,其实语言的想像也是如此。语言的命题可能一直没变,但经过多次否定之后,语言的结构组合——词汇拼贴、句子语序、语式、语感中的情绪与体验、语象的变形,都会在一系列想像中变形,最终语言想像的结果与始初的命题会呈现巨大的反差,或者仅在象征隐喻意义里租借了一点相关特征。现代语言想像有以下形式特征:1.语音和词汇方面的奇特组合。这主要依靠能指的形式特征,如无意义拼贴,抽空词汇语音的情感使之冷漠化,把意义词汇置于某种荒诞环境使之怪异化等。2.从认知语言学出发重点放在句子的创造上。如长句的缠绕,故意倒装,使用不同学科和文体的句子组合,将现代情绪融入句子等。3.不断探索新文体,提倡一种互文性写作,感性文体思辨化,理论文体插入感情的跳跃,打破严密的逻辑结构。新文本本身是一种想像,不必定型化。4.采用不同视角不同方法,颠覆传统的意识形态写作方法。如新小说方式,也可以创造一种反叙述方式的否定文本,以及新科学的写作方法,如《薛定锷的猫》《索拉里斯星》。要有创造性勇气,打破传统诗歌、散文、小说文体的界限,创造一种真正的现代语言文本。5.确立一种生命形式的现代感受和体验方法,语言中突出他者角度的身体感受法,不要强行扭曲成叙述者的个人感受,感受性文体一定还原“主体”自身的独特感受。现代感受主要是节奏感受,极端狂放的情绪体验,不拘一格地融合各种感受和体验,并且要和语调、语式天然地结合在一起。6.想像是自由的,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发挥,语言上的口号应该是反常规,和对传统的背叛。想像我们不能想像的,想像语言不仅是一种模仿复制,也不仅是一种认知结构,它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还记忆世界,改造世界。语言想像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语言,一种出奇制胜的语言。三、人文科学的现代想像想像与虚构同质,既然整个世界都是一种虚构,那么便没有想像不可抵达的领域。上面已经说过,除语言之外的想像也确实存在。整个人文学科其实都是由想像构成,试问今天哪一个新的人文学科不是大思想家大艺术家的想像构成的呢?成绩卓然的自然科学也少不了想像构成。历史想像、社会想像、民族想像、心理想像、法律想像、医学想像、教育想像,有多少学科便有多少想像。想像最小的出发点是无意识想像,拉康已经建立了无意识语言的想像,萨特针对现实界又建立了一个想像界。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想像的哲学,用以建构虚拟世界的事务处理,更重要的是想像哲学还可以处理现实世界的事实经验,从而造福人类。首先谈社会想像。在一个庞大的国家里,个人生活总是有别于公众生活,我们要分析社会生活不可能涉及千千万万的人与事,我们必须把公共生活想像得如同我们的个人生活一样。问题产生了,个人是局部的,而公众是全局的,这便构成了个体与公众既矛盾冲突又融合统一的社会问题。我们除了实证以外,社会学的想像力便是“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9]4。意思是通过了解公众生活,进而了解自己。因此,可以说想像力是联结个人与公众、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纽带。这种想像要有预见能力和分析、抽象能力。在想像的过程中,调换不同的想像视角,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想像。我们把这种想像变成文化想像,正是以文化生活的共同尺度和特征为桥梁。这种想像小到日常生活和一个句子分析,大到关乎社会的大问题。提出“社会想像力”的米尔斯,1957年宣读了自己的成果,那年他才40岁,六年后他于纽约病逝。其次谈民族想像。安德森提出,民族是一个想像的共同体。我们无论从人种去判断一个民族,还是从文化风俗习惯去判断一个民族,最小的民族也会有几千人,多则以亿万计。也就是说,从人种个体上我们无法实证民族,包括大量的混血人种,所以我们谈论一个纯种的民族几乎是空想。在一个民族之中,我们无法了解认识每一个民族的成员,我们只能运用直觉去感受他,想像他是我们中间的一员。他们有着大致相近的生活方式,相互联结的意象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所以,称之为“一个想像的共同体”。他们想像着生活环境与存在方式,想像着所有成员的关联性,想像着拥有共同的主权,想像着“一种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的爱”,包括共同的宗教习惯。在一个族群里,想像成为一种无意识直觉,想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0]7最后谈现代想像中的社会生活。泰勒在《现代社会想像》一书里,强调的是普通人想像他所处的社会环境。[11]一是以形象、故事、传说来表述社会想像。二是社会理论为大众所有,人们想像他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三是社会想像建构的是人的社会实践,一种生活实践的合法性可能会被关注。泰勒的“想像”基本来自于米尔斯,所不同的是他着意解决现代性问题。现代性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呢?发达国家的现代性实践已成为事实。第三世界的国家正在现代性发展的途中,存在许多问题。现代性无论是已取得成功还是正在进行中,都是当代社会最大的问题域。因而紧扣现代性的社会想像强调的是社会实践,如人们想像的社会存在方式,人的交往行为方式,人们期待的社会理想结构,人们的文化生成与传承等。现代想像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都广泛应用的概念,在今天这个被物质极度异化的时代,经验普遍被类同化,心灵已经被现代性问题而致荒漠化了,我们极需重振想像范畴。现代想像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讨论和解决,特别是关于它的负面分析,这将有利于建构真正的现代想像。我们处在这个实际而功利的时代,应全力建构一个真正的现代想像的世界。参考文献:[1][英]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M].杨自伍,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2][美]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于晓,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3][法]萨特.想像[M].杜小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意]阿甘本.潜能[M].王立秋,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5][美]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法]房德里耶斯.语言[M].岑麒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英]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英]克默德.结尾的意义[M].刘建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9][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M].陈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10][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M].吴睿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11][加拿大]查尔斯·泰勒.现代社会想像[M].林曼红,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qikandaodu/2020/0801/424.html



上一篇:作为符号的影像生成及表达
下一篇:《桃花源记》的符号翻译艺术研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