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媒体语境下徽州傩戏的影像保护与传承(2)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此之外,透过汪顺庆老人申报国家级非遗传人的材料可知: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过芦溪傩舞;2006年,安徽省电视台拍摄过芦溪傩舞;2008年正月,意大

除此之外,透过汪顺庆老人申报国家级非遗传人的材料可知: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过芦溪傩舞;2006年,安徽省电视台拍摄过芦溪傩舞;2008年正月,意大利民俗研究人员拍摄过芦溪傩舞;2011年8月24日,安徽电视台科教频道“安徽人文地理”摄制组到芦溪乡拍摄《芦溪徽州傩舞》专题宣传片,但该片的影像在安徽电视台官网已无法找到,而在黄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黄山文明网”上只能找到2011年的新闻通稿,也没有具体的影像呈现。至于中央电视台和意大利研究人员拍摄的影像就更无处可寻了。

见微知著,祁门芦溪傩舞的影像记录足以成为徽州傩戏影像传播的一个缩影。在中央电视台官网,以“傩戏”为关键词出现的视频多达百余个,这些纪录片、电视专题片多以深入实地的亲身体验、声画结合的生动视听和深入到傩文化背后去发掘的精彩解说,展现贵州傩和江西傩的鬼魅神秘与众神狂欢,却鲜有徽州傩的身影。不能不说,贵州傩和江西傩能跨越时空声名远播,与电视的大众传播密不可分,徽州傩戏的传播与传承已经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二、徽州傩戏的影像保护与传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城镇化的推进,徽州傩戏的生存空间岌岌可危。思想认识的误区、经费投入的不足、后继无人、技艺失传、传播乏力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徽州傩戏的传承与发展。针对这种传承现状和媒介发展的巨大优势,徽州傩戏应努力提高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的力度,使散兵游勇、势孤力单的独角戏有效融入社会传承与校园传承的大舞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大众传播与社会传承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徽州傩戏的活态传承需要依托具体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数字影像技术采用摄影设备与感光材料来记录拍摄对象,形成具体的视觉图像。物化的图像更加直观逼真,便于人们理解与接受,具有其他技术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符合对非遗保护的真实性要求。影像同时还具有物质性的特点,能够长期保存傩戏的创作过程、表演道具和展演场所等,使傩戏表演克服在场性的时空制约,具备“永久性”和“物质性”,得以长期保护与世代传承。

在这一过程中,口述访谈、项目实践过程及传承教学过程的记录是影像保护的关键。要在徽州傩戏的传承人尚能进行非遗实践和教学之时,以录像、录音、拍照的方式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表演实践和传承教学的完整过程,并以同期录音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影像的真实性、客观性。动态的影像所能发掘和记录的信息量远高于文字和图片,是目前为止最能捕捉与体现非遗项目中“非物质性”的记录方法。同时,还要对收集和记录所得文献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并整理编目,对拍摄的影像和同期收录的声音进行后期的剪辑制作和分类归纳,便于未来相关学术研究和传播应用。

文化通过传播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早期的家庭、教会、学校等是人类文化培育和传承的重要形式。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异军突起,承担了社会表层范围的文化传承责任。在相当程度上,大众传播代替了传统的社会化机构,执行着文化传播和文化守护的功能,文化、礼仪、道德规范等通过大众传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人们自身人格的一部分。大众传播具有大量复制和迅速处理信息的优势,可以满足信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再社会化”和“终身学习”的要求,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拉斯韦尔和赖特从不同视角分别对大众传播的文化传承功能做出了“社会遗产传承”和“社会化”的界定(参见陈力丹、陈俊妮《传播学纲要》(第二版))。

大众传播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所谓大众传媒,主要是指报纸、广播和电视,其中以影像为主、声画结合的电视传播范围最广,传播效果最佳。电视相比其他媒介而言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参与性和震撼力,更易于获取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是最有效的意识形态传播工具。影视传播通过影像真实记录,还原文化的本貌,推动文化遗产为更广大的受众所知晓,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安徽电视台和黄山电视台作为本土的大众传媒,应立足地域文化和非遗传承,深入到乡野村庄,从体验、感受到传播、推广。电视栏目组可以前期的徽州傩戏传承人的影像记录资料为基础,结合亲身体验和电视传播特点制作出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电视专题片,使偏居一隅、后继无人、技艺失传的徽州傩戏,通过大众传媒进入“社会化”和“社会传承”之列。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qikandaodu/2020/0806/442.html



上一篇:苏州城市宣传片的影像建构<sup>*</sup>
下一篇:高校影像志建设实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