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分子影像领域“神仙打架”,加速迈进精准医疗(2)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ONE MI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由GE医疗和医院共同开发,实验室和研发基地也由双方共同建立。在这个生态系统中,GE医疗原本以设备销售为核心的商

目前,ONE MI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由GE医疗和医院共同开发,实验室和研发基地也由双方共同建立。在这个生态系统中,GE医疗原本以设备销售为核心的商业计划也将转变为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多设备销售组合。

从诊断到治疗,GE医疗也在探索与制药公司的合作通过其制药团队,高伟说:“过去最经典的案例是碘131。去年就有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但目前还没有公布数据。”届时,将通过分子影像评估疗效。”

赵周社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分子影像可以为药品监管部门批准新药提供标准。美国最早提出分子影像概念的,明确规定新药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分子影像,在临床领域,这项检查也纳入医保范围。”

在另一个城市,精准医学学院从事基础研究

然而,尽管分子影像学在癌症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优势,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道路并不平坦。在赵周社看来,分子影像未来发展最大的难点在于,导致肿瘤的是多基因突变,这意味着成本更高,靶向药物需要多个靶点。另一种是未知疾病。 “多样性和未知性让分子影像医学研究的道路变得非常艰难。”

因此,GE医疗在推进分子影像生态系统布局的同时,也在试图以单一技术打破原有的产品分工.以形势为中心,多方技术、多学科强强联合,进军精准医疗之门。

2018年,在精准医学飞速发展的时代,GE医疗在原有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以疾病为中心”的精准医学学院,利用医学影像精准量化技术、分子影像技术、药物影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医学、临床前影像研究和精准医学,推动科研成果临床转化。

在本次CMEF大会上,GE医学精准医学院推出了脑卒中影像AI一站式解决方案和肺部影像创新解决方案。据赵周社介绍,这两款产品目前主要用于科研,在科研数据积累前不会推向临床。 “与临床实践还有一些差距。一般来说,新技术都要经过这个过程。”他说。

目前,GE医疗精准医学院主要为医院的科研提供咨询服务和设计研究方案,随后开发GE医疗自有软件,如针对新冠疫情升级的智能图像分析. CT影像智能分析平台技术LK 3.0,终于普及教育。

在赵周社看来,一些大型三级医院和科研医院是与精准医学院校合作的对象。最终输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GE医疗签署的文章和论文;二是成果联合应用;三是专利;最后是成果与专利相结合的产品。 “任何论文或专利都没有转化为产品,就没有办法真正推动临床,这就是转化医学的目的。”赵周社说。

随着“磨砺自己的利剑”向分子影像研究迈进,精准医疗时代加快了步伐。虽然分子影像诊断还处于临床科研阶段,还没有动摇目前疾病诊断-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但对于分子影像和病理诊断的未来,高伟认为:“分子影像的未来就是诊治一体化。是的,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未来还会一体化。”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zonghexinwen/2021/0709/1640.html



上一篇:影像分析、视网膜筛查、AI语音助手…谁能成为医
下一篇:我国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生物治疗转化医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