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档案建设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影像记录(5)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传统村落影像记录者,首先要爱护传统村落,尊重村民,遵循村落礼俗,不得违背影像记录的基本伦理;其次,除了把影像记录作为个人的兴趣和消费

作为传统村落影像记录者,首先要爱护传统村落,尊重村民,遵循村落礼俗,不得违背影像记录的基本伦理;其次,除了把影像记录作为个人的兴趣和消费行为,留下自己在村落中看到的精彩瞬间之外,还自觉肩负起保护传统村落的社会责任,用记录的影像宣传传统村落的优秀文化,呼吁人们爱护传统村落;再次,要积极主动地将自己记录的传统村落影像分享给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者,用这种行动来帮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

作为保护传统村落的民间组织,搜集传统村落影像则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一是培育人们认识传统村落文化的素养,提高普通影像记录者发现和挖掘传统村落价值的能力,提高传统村落影像记录的专业技能;二是组织专业影像记录人员开展记录传统村落的活动,扩大传统村落的关注度,并将影像记录分享为村落档案;三是利用自己的渠道搜集传统村落影像并参与到影像档案建设之中。

2.做好传统村落影像记录的整理

对传统村落做影像记录,总会使用不同的影像设备,会有不同的记录内容和表现方式。将采集到的不同类型、内容、质量的传统村落影像加以整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首先要具有专业的编辑能力,对有些内容庞杂的影像加以精简,对庞杂的内容做分类,将有些冗长的影像进一步提炼,对有些画面不清晰、不稳定、不干净的影像做技术处理,对有些影像的噪音进行科学的清除,对有些零碎的影像进行剪辑合成。其次要对编辑加工后的资料合理分类,既可以按照传统村落档案的分类原则做内容的分类,也可以按照摄影和摄像的类型依次分为若干专题,还可以按照影像的形态分类,为数据库建立提供基础。

3.做好传统村落影像档案的使用平台

现在,传统村落影像资料不仅与电视传播方式相结合,而且与电脑、手机、电子屏等轻松连接,人们可以轻松地运用互联网传输和收看图片和视频。在“土豆”“新浪”“网易”等推出视频之后,又涌现出“小火山”“西瓜”“梨视频”等。很多长期从事传统村落文化影像记录的人,纷纷在社交媒体建立页面,发布自己在传统村落所见所闻的文字、音频、视频。影像“所释放出的魅力,使我们不能不重视影像资料的利用和再开发价值,进一步思考影像资料的文化和历史的底蕴如何在现代化传播中更好的展示的问题”[8]。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影像传播的繁荣,为传统村落档案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和方法上的借鉴,也促使传统村落档案设加强平台建设,其中包括影像档案的储存系统、影像档案的科学分类和检索系统、影像档案传输系统的建设。这三个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存储系统不断地发现、搜集和整理影像资料,将资料加工成产品,并置于仓储。分类和检索系统依靠存储系统的影像资源,根据平台的功能,将置于仓储的影像产品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打通与传输系统的端口。传输系统开放村落影像数据库,网络用户根据需求提出申请,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者进行智能化检索,快速将影像提供给用户。

[1]仇保兴.深刻认识传统村落的功能[N].人民日报,2012-11-29(07).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 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EB/OL].(2013-07-05)[2019-03-02].http:///wjfb//t05_.html

[3]刘佳慧.记忆观视角下我国传统村落档案工作的方式与价值[J].档案与建设,2016(8):29-32.

[4]杨红.传统村落建档中的资源分类问题[J].文化月刊,2015(4):124.

[5]王云庆,韩桐.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整理[J].中国档案,2014(7):54.

[6]邓启耀.视觉人类学视阈下的空间意指[J].民族艺术,2015(3):37.

[7]王丽平.数字化语境下影像传播的特点[J].青年记者,2015(12下):53.

[8]吕萌.影像资料的历史文化价值探析[J].档案学通讯,2002(4):2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学术界对村落研究开始“升温”,在政府的发展规划和档案管理中也逐渐引起重视。中国对传统村落档案的重视,源于传统村落被重视,而传统村落被重视源于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被破坏,以及现代化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1]。201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迅速开始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申报。第二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调查掌握传统村落现状,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完成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一、影像是传统村落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档案都以文字为主,而辅之以表格、手绘图、照片和录音,随着影像记录发展,影像在档案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传统村落档案之中。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在调查的基础上“一村一档”建立传统村落档案[2]。《通知》附件《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中明确要“配以相应的照片”“配以能反映其特点的照片”“并以照片、录音录像、图纸等形式进行记录”,把影像资料作为传统村落档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从反映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而言需要影像档案传统村落不仅具有时间的长度,而且有文化内涵的存续。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一段可以追溯的历史,都从村落建立以来就开始形成别具个性的村落自然环境和建筑风貌,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培育出村落内共同遵循的规约和轨仪,内化为技艺、经验、制度、行为习惯和精神。这些文化内涵既以物质的建筑、服饰、道路、田园、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物质的形态表现,又以歌舞、传说、节日、礼仪、生产技能、生活技艺、禁忌等非物质的载体无形的传承,维持村落秩序。在传统的农耕时代,产业结构单一,生活节奏缓慢,社会关系单纯,村民在平静的村落内部通过人际传播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而当下社会进入开放时代,即使边远的村落也正在承受多方面的剧烈冲击,村落传统的社会关系面临解体,从谋生手段到生活习惯都发生变化。一方面传统村落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现代化;而另一方面传统村落的优秀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仅靠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已不可能完成使命。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影像记录设备非常普及,运用影像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和现状加以记录可以留下真实且直观的资料,借助影像对传统村落生活智慧、知识细致的记录可以使之实现跨时空的鲜活传播。很多传统村落曾经有独具特色的歌舞,有采用地方语言传诵的史诗,有饱含智慧的技能技艺,在时间长河中渐渐消失。其传播的内容和仪式都因为文字记录太抽象,或语焉不详,今天已没法窥其全貌。采用影像记录,就能克服传统的文字、图表、画像等档案的缺陷。影像不仅能直观地反映村落自然环境、建筑布局等空间形态,在反映村落生产生活时能够烘托出气氛,而且能呈现非物质文化传播时的传授关系,可以直接表现传授时的语言和动作等具体细节,便于其他人学习和掌握。有些传统村落在现代工程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中不可避免地消失了,有些传统村落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或现代化生产技术出现导致古老的知识和生活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有些传统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萎缩会造成传承内容、传承人、传承环节、传承载体面临威胁,采用影像把它作为村落档案记录下来,就为传统村落留下了历史记忆,也为岌岌可危的村落文化遗产寻找到一种极具意义的传承方式。但凡传统村落,都一定具有文化的厚度,不仅需要抢救和保护其文物古迹,还要建立档案,保存和传承历史记忆、民俗文化、村规民约等。档案部门已经普查登记的古旧资料、实测描绘的古老建筑、搜集整理的口述档案、归档保存的家谱族谱、书写在册的乐谱歌词等,其实都可以转换成影像存档,丰富传统村落档案馆资料,而且有利于村落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二)从传统村落档案的本质而言需要影像资料传统村落档案的本质是信息记录,而记录离不开载体。有人将“传统村落档案”定义为“在传统村落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以及由档案部门、文化部门等相关部门出于记忆留存需要主动记录而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3]。这就足以说明:作为传统村落档案,首先就是能够从各方面反映该村落历史文化的资料,它区别于文物;其次是这些资料主要表现为文字记录,或者图表、绘画、影音等,它区别于博物馆。只要真实记录该村落的资料皆可成为其档案,无论这些记录者是本村人还是外地人,是专业人士还是其他人,是原始记录还是“次生性”再记录,是用文字、图画、录音还是影像。传统村落档案记录的对象是传统村落,档案信息随着村落变化而不断丰富,记录的方式和信息载体也总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对传统村落档案的价值认识,也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村落保护的关心,对档案资料的重视在不断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传统村落建立“一村一档”。2014年4月召开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会议,正式拉开全国传统村落建档序幕,同年6月立档调查启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从活动组成机构可以看出,摄影家协会已经介入。最近几年由于互联网强势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关于传统村落的纪录片、短视频在电视、手机等媒体涌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7年印发《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优秀村落建馆工作的通知》,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纳入日程。由此说明影像记录在传统村落档案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村落,如今人们会从很多方面认识它和保护它,希望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会把它置于生态系统中考察,对它的古老建筑和各种文化遗存感兴趣,从它的人际关系、社会结构、谋生手段、生活习俗中触摸文化肌理。按照现在的传统村落遗产资源的类目划分,一是气候气象,土地以及其他村落自然环境;二是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交通状况、地方语言、驯养种植情况、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村落社会环境;三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器物和服饰、古籍、雕刻、图案以及其他村落文物;四是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生产技能、生活知识,传统节庆与仪式及其他村落非物质文化[4]。因此,只有完全囊括这些文化内涵,搜集保存传统村落的历史资料、传统村落选址格局及周边环境、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有形传统资源,村落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及其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乡风民俗、民间技艺等无形传统资源,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关的各类规划、政策和管理制度等资料,才能称之为一部传统村落档案。而这些资料,现在如果仍只停留于文字载体,显然不能全面、细致地反映传统村落的内涵。村民关于本村落的往事追忆所形成的录音与录像资料,当事人或调查人员在现场对歌舞、民俗活动、生产过程、传统技艺等做的影像,村外人以他者视角将所见所闻用影像的方式建立的传统村落形象,用视觉符号呈现的为“未来”记录传统村落的“现在”,这些影像都有利于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利于为更长远和更广泛的社会记忆立档存据。传统村落档案服务于社会大众,社会大众希望从传统村落档案中了解到村落的不同层面、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仅凭档案管理者单方面采集的信息则不可能保证其丰富性,也不一定是档案利用者所需要的。在影像设备普及、形象记录大众化的时代,广泛征集不同身份的人们记录的传统村落影像,能够使档案内容更全面,能够从更多维度反映村落面貌。二、影像在传统村落档案中的应用之所以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就是为了给传统村落留下真实的记录,为了今后查阅资料,为了通过档案了解传统村落的历史,为了实现村落保护与村落文化传承,因此影像记录和利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运用影像资料充实传统村落档案的内容传统村落档案非常需要影像资料,但是影像只有得到充分而且合理地运用才能发挥其档案价值。文字最大的优势在于对过往事件的追述,对现象的描述,对心理的刻画,尤其是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由于文字是抽象符号,其局限性也非常突出,它不可能直接呈现听觉和视觉形象,不能把鲜活生动的客观事物全息再现,不能记录语音、语调和语言的节奏,不能复制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场景,因此在影音记录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需要采用多种符号共同记录。第一,已经用文字记录的档案,尤其是那些极易受损的文献古籍、字画、乐谱等,如果再用数码拍摄,便可既完整保存相关信息,又能避免今后采用信息时破坏原始的资料。第二,对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可以根据媒介特征分别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使其相得益彰,形成整体。特别是传统村落档案中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乡土建筑、交通和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农林牧渔业的生产资料情况、手工艺品、商业贸易情况、村落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与村落重要人物有关的实物等,尽可能同时“以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缩微档案、电子档案等载体形式的文字、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资料”加以保存[5]。人们不仅目睹实物或实景,还可便利采用影像资料。第三,对有些难以用文字或图表反映的村落信息,充分借助影像。传统村落中富有特色的节日、宗教信仰、婚丧习俗、娱乐民俗、语言民俗、传统手工艺技能、民间美术、地方戏曲、特色音乐、民间舞蹈、传统医药、口头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等,仅用文字记录显然不够,再用影像加以记录则更立体。影像最大的优点是视觉传达,采用影像记录的手段,将传统村落的节日场面、民间美术的色彩和画面、传统医药的色泽和形态、民间舞蹈和地方戏曲的动作和表演形式等以视觉手段呈现,不仅更清晰、更直观,而且在今后也能清楚的了解。影像超越文字和音响的最大优点就是具有视听两个元素,文字只能记录歌舞的基本情况,必须把场面和音乐转换成抽象的符号,录音只能摄取其中的声音,而影像则同时将绚丽的舞姿和动听的音乐记录下来,并且真实地传达出声音和动作的关系。影像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以记录细腻的表情和捕捉瞬间,借助影像记录的节日活动、宗教仪式、婚丧习俗等,观众可以看到参与的村民在当时的表情、不同个体的反应,由此对此类文化形成完整的理解。影像记录可以自由运用多种镜头语言,全景镜头可以记录宏大场面,摇转镜头可以变换角度捕获全方位的场面,推拉镜头可以自如地调整观看距离。通过长镜头,不间断地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个事件进行拍摄,完整记录复杂的工序或活动过程。尤其是对有可能会消逝的传统歌舞、制作工艺等,即便有文字记录,今后对歌舞的编排、制作过程、动作要领等就很难掌握。通过影像的长镜头、特写镜头、慢镜头,观察事件和人物的活动,便可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影像可以反映丰富的信息,反映特定空间的氛围。“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和意指,除了生活实用性,还具有突出的精神性意义和文化符号标示功能”[6]。有些空间具有特殊意义,有些自然空间在特定时间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文字固然可以对此加以说明,如果再配以影像,就会使观者如临其境,从中发现更多的信息,或者体验出不同于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村落中或肃穆或喜庆的民俗活动、或开放或封闭的村落聚会,影像提供的信息胜过文字的详细叙述。(二)运用影像资料发挥传统村落档案的功能传统的档案主要是作为村落的文献保存,追求记录的真实性,对历史负责。影像档案在确保真实性的同时,还肩负有文化传承的使命,对今后负责。因为影像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正在村落进行的文化活动,人们通过影像档案不仅了解影像中村落活动的文化氛围,认识村落的文化内容,还能够通过影像看到其他的相关信息,并且有助于掌握村落知识和技能。传统村落档案,被记录的对象是传统村落,但是它不只服务于传统村落。因为有了现代传播渠道,可以把文字档案数字化,把村落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视频化,把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内容以影像形式转化,所以它可以“成为人类视觉的延伸,并作为视觉传播的媒介,通过构图、影调及色彩等传递空间信息和平面信息”[7]。传统村落档案虽然主要保存在传统村落,却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传播,使之从静态变成动态,甚至发生空间运动,人们即使不到该村落也能便捷地获得档案,即便没有到过该村落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情况。影像不仅成为记录传统村落的一种手段,一种档案载体,而且进一步延伸成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工具。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影像记录设备的普及,以影像的形式展示村落风采,通过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终端,为大众提供了交互立体传播影像的新平台,方便了传统村落影像的传输和分享,也为传统村落影像档案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管理思路。村落保护首先从对村落的认识开始,大量精彩而具有强劲视觉冲击力的传统村落影像在新媒体平台既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也能激发村民的自信,从而产生自觉的保护意识和行为。而要充分发挥影像记录在保护传统村落中的优势,一方面需要记录者在传统村落影像记录过程中注重记录的内容、画面质量和传播策略;另一方面通过记录的影像,提高人们保护传统村落的参与意识,运用新媒体终端等传播渠道,关注传统村落的生存状况,提供保护经验和技术。三、传统村落影像记录的档案化“传统村落影像记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在传统村落所做的影像记录,狭义的则专指在传统村落对能够反映村落传统特质和村落个性的影像记录,只有狭义的传统村落影像记录才有可能成为其村落档案的一部分。(一)提高传统村落影像作为档案的利用率很多人都在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影像设备进行记录,也都有可能把镜头指向传统村落,这些记录在技术层面参差不齐,内容千差万别。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置身传统村落,记录的对象却不是传统村落,而是自己和身边人在传统村落的活动轨迹或零星画面,影像中看不到村落和村民;还有一些影像虽然记录了村落的自然风光或村落背景下的活动,可是镜头中的内容没有反映出村落的“传统”意蕴,未能彰显村落的个性;有些影像看似记录了村落的传统或个性,却经过了技术处理和艺术加工,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影像记录,颠覆了传统影像的记录手法,甚至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和电脑视觉特效制造“虚拟角色”“虚拟场景”和“虚拟生物”,违背了村落“传统”的真实性,主观构建虚假的村落个性。要想使传统村落影像档案化,前提就是影像的内容能够真实地反映村落传统和个性。由于影像记录本身就存在反映和建构的关系,记录者不同,在用镜头记录传统村落时,对客观对象必然有选择性,因此所反映的真实就存在差异。有些人专注于村落的物质文化,还有些人会聚焦非物质文化;有些人用镜头记录文化传承,有些人通过影像反映村落社会关系和社会治理;有些记录者对村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感兴趣,有些人则对经济生活特别在意;有些人擅长抢拍精彩瞬间,有些人执着于跟拍活动过程;有些影像凸显画面的层次感,有些影像致力于揭示文化的层次感。传统村落的文化张力给影像记录提供了多种选择,不同的影像共同彰显传统村落的魅力,广收博采的真实影像分门别类形成传统村落档案。作为记录者,总体上可分为村落原住村民和外村人。记录者不同,对村落的了解程度不同,对村落未来前景寄予的希望不同,这就决定了对村落中的环境、人物、活动的情感和态度不同,用影像记录的动机不同,在影像记录时观察的角度不同,对影像传播的愿望不同。村落的居民生于斯、长于斯,对村落的山川风物、历史和现状了然于胸,在影像记录时可能会出现一种行为冲突:要么深谙某种行为和现象的文化,准确及时地记录下别人不经意的珍贵镜头;也可能因为对最有底蕴的文化和最有特色的文化习以为常,拥有最多最佳的记录机会却没有记录。当村落影像档案意识增强后,不仅可以详细地记录,而且与村民熟稔,记录时就不会引起被记录者的不安,不会导致被记录的画面失真。外村记录者,以及具有他者身份的返乡村民,在记录中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发现该村落的差异性,会带着惊奇的(或者对比的)眼神把镜头对准村民不经意的自然环境或文化事象。尽管他者的记录难以做到全面完整,也可能会引起当地村民些许不安,也许他们的视角未必合适,但是这样的记录可以填补村民习焉不察的空白,可以用另一种视角看到不一样的村落景观,可以唤起村民对自己生活的村落珍爱之情。当传统村落档案纳入村落文化建设规划,客观上就能激发人们记录传统村落的兴趣,会带动更多的人把镜头对准传统村落。这些影像如果能够成为传统村落档案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村落档案资料,而且这些资料无形中再建了村落文化内涵。(二)发挥传统村落影像档案的传播价值传统村落影像档案不应该只存放于传统村落,还要尽可能向社会开放,让人们了解传统村落,并唤起人们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进而化作行动。传统村落影像档案实现广泛传播,前提是做好三项基础性的工作。1.做好传统村落影像记录的信息采集将散落在各地的众多传统村落影像资料搜集起来,意义重大,也绝非易事。总体而言,需要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者、影像记录者、民间组织多方形成合力。作为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者,首先要有影像资料搜集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记录的传统村落影像内容总会有遗漏,认识到来自社会组织和民间的影像记录能够极大地充实传统村落影像档案。其次要建立畅通多途的影像搜集渠道,并对影像资料贡献者拿出切实可行的激励办法。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让每一位记录该传统村落的人都知道自己在传统村落留下的影像记录有可能进入传统村落档案,都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将自己拥有的传统村落影像资料提供给传统村落档案管理部门。另外,提供的影像资料一经采用,提供者应该获得相应的回报,或者今后在该村落享有某种荣誉,并享有影像的著作权。作为传统村落影像记录者,首先要爱护传统村落,尊重村民,遵循村落礼俗,不得违背影像记录的基本伦理;其次,除了把影像记录作为个人的兴趣和消费行为,留下自己在村落中看到的精彩瞬间之外,还自觉肩负起保护传统村落的社会责任,用记录的影像宣传传统村落的优秀文化,呼吁人们爱护传统村落;再次,要积极主动地将自己记录的传统村落影像分享给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者,用这种行动来帮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作为保护传统村落的民间组织,搜集传统村落影像则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一是培育人们认识传统村落文化的素养,提高普通影像记录者发现和挖掘传统村落价值的能力,提高传统村落影像记录的专业技能;二是组织专业影像记录人员开展记录传统村落的活动,扩大传统村落的关注度,并将影像记录分享为村落档案;三是利用自己的渠道搜集传统村落影像并参与到影像档案建设之中。2.做好传统村落影像记录的整理对传统村落做影像记录,总会使用不同的影像设备,会有不同的记录内容和表现方式。将采集到的不同类型、内容、质量的传统村落影像加以整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首先要具有专业的编辑能力,对有些内容庞杂的影像加以精简,对庞杂的内容做分类,将有些冗长的影像进一步提炼,对有些画面不清晰、不稳定、不干净的影像做技术处理,对有些影像的噪音进行科学的清除,对有些零碎的影像进行剪辑合成。其次要对编辑加工后的资料合理分类,既可以按照传统村落档案的分类原则做内容的分类,也可以按照摄影和摄像的类型依次分为若干专题,还可以按照影像的形态分类,为数据库建立提供基础。3.做好传统村落影像档案的使用平台现在,传统村落影像资料不仅与电视传播方式相结合,而且与电脑、手机、电子屏等轻松连接,人们可以轻松地运用互联网传输和收看图片和视频。在“土豆”“新浪”“网易”等推出视频之后,又涌现出“小火山”“西瓜”“梨视频”等。很多长期从事传统村落文化影像记录的人,纷纷在社交媒体建立页面,发布自己在传统村落所见所闻的文字、音频、视频。影像“所释放出的魅力,使我们不能不重视影像资料的利用和再开发价值,进一步思考影像资料的文化和历史的底蕴如何在现代化传播中更好的展示的问题”[8]。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影像传播的繁荣,为传统村落档案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和方法上的借鉴,也促使传统村落档案设加强平台建设,其中包括影像档案的储存系统、影像档案的科学分类和检索系统、影像档案传输系统的建设。这三个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存储系统不断地发现、搜集和整理影像资料,将资料加工成产品,并置于仓储。分类和检索系统依靠存储系统的影像资源,根据平台的功能,将置于仓储的影像产品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打通与传输系统的端口。传输系统开放村落影像数据库,网络用户根据需求提出申请,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者进行智能化检索,快速将影像提供给用户。参考文献:[1]仇保兴.深刻认识传统村落的功能[N].人民日报,2012-11-29(07).[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 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EB/OL].(2013-07-05)[2019-03-02].http:///wjfb//t05_.html[3]刘佳慧.记忆观视角下我国传统村落档案工作的方式与价值[J].档案与建设,2016(8):29-32.[4]杨红.传统村落建档中的资源分类问题[J].文化月刊,2015(4):124.[5]王云庆,韩桐.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整理[J].中国档案,2014(7):54.[6]邓启耀.视觉人类学视阈下的空间意指[J].民族艺术,2015(3):37.[7]王丽平.数字化语境下影像传播的特点[J].青年记者,2015(12下):53.[8]吕萌.影像资料的历史文化价值探析[J].档案学通讯,2002(4):26.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qikandaodu/2020/0729/418.html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影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下一篇:作为符号的影像生成及表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