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研究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拥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历经千百年风霜仍留存于世,其文化价值可见一斑。自戏曲诞生至今,便深植于群众之中,一腔一调、一词一句无不表达了国人内心的情感和

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拥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历经千百年风霜仍留存于世,其文化价值可见一斑。自戏曲诞生至今,便深植于群众之中,一腔一调、一词一句无不表达了国人内心的情感和酸甜苦辣,乡土气息甚是浓郁。进行传统戏曲普及和传承,进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扩充戏曲受众的范围、传播戏曲艺术的魅力,这也是当代文化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传统戏曲推广的价值所在

传统戏曲是普通民众了解历史、发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戏曲文化也极易被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身份的人所认可。戏曲艺术具备极强的感染力,民众欣赏戏曲,便可从中了解历史,也会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传统戏曲所涉内容繁多,主要有京剧、昆曲、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形式多样,备受民众喜爱。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表演,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这便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

在群众中推广和普及传统戏曲,不单单会让传统戏曲焕发生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并且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营建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助力全民素养的提升,让传统艺术融入大众,让表演者和观众产生共鸣,继而进一步强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使传统戏曲成为一种人民的艺术。

二、传统戏曲和群众文化融合的特点分析

(一)群众性特点

传统戏曲文化源自民间,在戏曲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性特点如影随形。新时期背景下,文化环境呈现出新样态,尽管说有些人对文化工作中的戏曲文化抱有偏见,但在部分群众中传统戏曲的基础群众文化特点仍旧存在。

(二)地方性特点

国内群文工作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地方性特点尤为明显。在各地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艺术活动广受好评,民众也踊跃参与。国内诸多省份和地区都拥有独特的戏曲文化,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和地方文化特点紧密关联,因此传统戏曲文化存在地方性的特点,使其在该地区可以顺利开展,极易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实现良好融合。

(三)非遗保护工作的推动

国内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始终是重中之重,在非遗工作的作用下,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合起来。诸多地区的地方戏曲文化均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单中,文化馆便可借助这个优势进行群众文化和戏曲文化的融合,在非遗保护工作的促动下,组织群文活动时融入传统戏曲,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三、传统戏曲发展之困境阐述

20 世纪,传统戏曲也在不断创新,无论是戏曲演唱,还是戏曲表演等方面,都取得了诸多傲人的成就,戏曲舞台美术和戏曲导演艺术等方面也均有突破。但是该时期内的戏曲艺术领域,戏曲大家和天才之作寥寥无几,无法再现元明清的戏曲盛世,在世界戏曲舞台上黯然失色。21 世纪,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文化生态和以往大不相同,随后相继衍生了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无不侵蚀着人类本有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此时,承载着人文精神的戏曲文化,其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娱乐功能弱化。通过审视传统戏曲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戏曲艺术初期就有一定的趣味性特点,戏曲形式和戏曲内容都颇受民众喜爱。若是戏曲文化被“文以载道”观念绑架,将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等元素融入进去,那么就会失去戏曲本来的味道,娱乐功能也就消失殆尽。戏曲振兴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因为社会历史因素等的影响,戏曲创作人员也不再注重娱乐功能,所创作的戏曲作品受欢迎程度持续下降。

地方性日渐衰退。一般来说,传统戏曲文化普遍具有地方性人文特点,和大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区不同,文化特色自然也就不同,京剧、粤剧、闽剧、川剧等各具特点。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代表地区文化特点的方言戏曲日渐退出历史舞台,普通话戏曲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新一批观众追求的则是现代审美,这就让方言戏曲面临生存危机,这些传统戏曲若想跻身舞台,那么就要以削减地方特色为代价去博取眼球,这让原本就不受新时期观众“待见”的传统戏曲更是雪上加霜。

观众大量流失。少了娱乐功能的传统戏曲被其他具有娱乐功能的艺术取代,那么传统戏曲最终就会远离群众,甚至最后消亡。现在那些古典戏曲的受众只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中,大多数年轻人热衷上网追剧进行娱乐消遣,这样下去,传统戏曲文化少的不仅仅是一批批年轻观众,更是少了一股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qikandaodu/2021/0122/621.html



上一篇:浅析河南曲剧的现实生存问题
下一篇:如何推动油田修井技术的发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